《戶外教育實施指引》─「戶外教育的意涵與教育價值」篇章中,作者認為「體驗式的學習」、「整合的學習」、「學習者為中心,自由、自主、自發的學習」、「以地方為本位的學習」這四點是戶外教育必要的要素,那麼其內涵是什麼呢?

 

體驗式的學習

 

  透過在真實情境、以五官直接體驗,打開學習者的視野並創造豐富的學習經驗,是戶外教育的核心概念。然而,並不表示所有的經驗都有教育性質,舉例而言,在一個課程內規劃多個體驗活動,甚至創造了令人興奮的體驗,但若經驗間缺乏關聯,且無法激起學習者的好奇心,未來在回想起這個經驗時,只會記憶起對應的科學概念或專有名詞,不會再引發進一步的學習行為。因此,營造學習者與環境間有品質的交互經驗,讓學習者能期待下一次經驗的到來是非常重要的。

 

整合的學習

 

  相對於學科間的逕渭分明,在真實世界裡,知識並不分學科,因此跨領域、綜合的學習,是戶外教育的特徵。在「戶外」這個真實且多元的情境,能讓很多教育議題(例如環境教育、探索教育、保育教育等)同時在場域發生。但這並不表示,不同議題的「相加」等同於戶外教育,而是應該強調各個教學議題藉著「戶外」這個場域,進行「交融」與「整合」。

 

自由、自主、自發的學習

 

  一般傳統的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,由教師決定教學的主題;或是以環境資源為中心,以該地具有什麼樣的資源來決定學習的內容,但若要以學生為中心,達成自由、自主、自發的學習,則須依據學生的興趣、能力和目的,以及其對環境中客觀條件的反應與感受來決定。

 

以地方為本位的學習

 

  什麼是「地方」? 談到戶外教育場域,首先會想到「自然野地」,那是陌生的、讓人充滿驚奇的環境;但與之相對的,社區則是和我們互動最多,最為熟悉的「地方」。發展地方情感是戶外教育重要的目標之一,是培養孩子喜歡與關懷土地環境重要的基礎。教師以運用熟悉的場地,結合地理環境、歷史、文化產業等元素,創造孩子與地方的情感連結,進而達成多樣的學習成果。

 

  透過該篇文章的綜整,歸納了不同時空背景下對戶外教育的定義,並提出了四點戶外教育應具備的元素。作者認為,戶外教育是透過真實情境,讓學習者藉由與環境中的人、事、時、地、物互動,進而創造有意義與整合性的學習經驗。